【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深度諮詢自費門診】
兒童青少年健保門診的限制 健保門診總是要等很久,但是看診很快嗎?常常有很多問題想問但是沒辦法嗎?希望醫師能多一些時間來評估孩子的狀況嗎?看著網路資訊帶著孩子做了很多評估與治療,但是一直找不到方向嗎?有鑑於健保門診能提供的時間有限,且需照號碼排隊,有的孩子不耐久候,醫師也在時間壓力下也很難從容地跟孩子互動以及與家長詳盡說明。深度諮詢門診 ,我們商請兩位資深且非常專業的「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開立全自費的「兒青深度諮詢門診」,提供一次50分鐘的深度諮詢門診,可約準點的時間開始與結束,減少您與孩子等候時間與行程安排上的困難,50分鐘的時間也能讓醫師提供較完整的評估與較詳細的說明。【Q&A 】Q:我已經是成年人,但是也想預約這樣完整的深度諮詢門診時段可以嗎?A:可以的,兩位兒青次專科醫師同時也是精神科專科醫師,她們對成人的心理精神議題同樣地專精且相當有經驗。預約洽詢 : 心自在身心診所 06-2675725
【兒青門診】給初次帶孩子就醫的爸媽們
帶著心裡的疑惑不解,在不安的心情下決定帶孩子到兒童精神科門診就醫,對很多爸媽來說並不是個容易的決定。當經過四處打聽、掛號、候診、會談、測驗評估,最終來到醫師說明初步評估結果的當下,第一次聽到孩子診斷時,可能是本來心中的猜測被證實了,但也可能是腦中一片空白的徬徨不安:這是真的嗎?真的是這樣嗎?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我的孩子會好嗎?我可以怎麼做?首先,讓我們花一點時間把自己整理好 ♥整理心情 雖然醫學研究和自己的理智都這樣告訴自己:「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大大提升預後,給孩子更多改善的機會。」但是當真的親耳聽到自己孩子診斷的當下,還是會有很多複雜情緒:可能會有一種終於了解些什麼的感受、可能是很想否認這個診斷、也可能開始責怪自己或伴侶、或是感到憤怒不解、然後很想找罪魁禍首是誰造成的,更多的是徬徨不安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這個階段,難過、質疑、擔心、生氣、害怕、自責、甚至憂鬱的負面情緒都是正常的。因為我們是人也是孩子最親密的家人、是照顧者、陪伴者、和孩子的權益爭取者,我們要接受自己可以有這些情緒,情緒是可以存在的,不要有互相責怪或是情緒上的行動即可,給自己一些時間消化,找人聊聊,幫自己找些可信任的夥伴,可以是家人、可以是孩子身邊其他親近的人,是願意好好理解,聽我們說話,了解自己和孩子狀況的人,可以和我們一起討論的人。甚至可以以自己的身分找醫師或是心理師談談,為自己安排心理方面的諮商治療,在自己的晤談治療中,這些情緒也許都是珍貴的素材,通過接受和理解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與孩子,進而成為夠好的父母。有時候父母親自己的晤談治療的重要性不亞於孩子的治療喔。整理資訊 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從一開始孩子有狀況到就醫過程中,我們可能也從各式管道得到很多相關的資訊:親子教養書籍、專業書籍、網路、親友、老師、家長群組。這些資訊包括對孩子的觀察、解釋與治療的建議。這些資訊可能給我們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就醫的方向、點醒我們先可以調整改變的地方、給我們接受評估治療的勇氣,但是可能也有資訊些是互相衝突,甚至讓我們對於評估和接受治療更遲疑惶惶。建議可以把這些疑惑帶到診間或治療室跟專業團隊討論,治療的選擇很多,我們有權利都去了解,多一份了解就少一份不安。沒有單一標準的治療方式,也沒有一種治療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方式。多問多了解,讓兒童精神科醫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社工師等醫療專業團隊提供您治療上的建議。和這些夥伴們好好討論,了解治療的證據和效果,再依照孩子和自己的狀態做出最適合您們的選擇。把疑惑都談開了,家長才能與專業團隊站在一起組成有信任感的治療聯盟一起帶著孩子往前走。開始行動 我們要做想做的事情很多。但先設定一些譬如三個月的短期目標吧。想一想,有什麼事情對孩子、對我們自己、對其他家人,是現階段最重要需要處理的事情呢?就先處理這個。目標不用很複雜遠大,可以是很簡單、看的到、做得到、易於執行即可,最重要的是能照著自己的節奏,這很重要喔!然後,請記得讓目標保持彈性,這個也很重要喔!對孩子和對自己的期待都要能合理,保持彈性的調整過程就是一段理解自己和孩子的歷程,也是一種跟孩子一起的學習成長。治療的路也許很漫長,幫自己找到專業團隊當夥伴,然後相信自己、跟照顧孩子的力量。Go and try it!台南身心科、精神科推薦心樂活診所&心悠活診所&心自在身心診所【心樂活診所】主治項目/身心科、精神科、心理諮商預約專線/(06)2383636診所位址/台南市東區凱旋路39號【心悠活診所】主治項目/身心科、精神科、心理諮商預約專線/(06) 2236766診所位址/台南市北區金華路五段14號【心自在身心診所】主治項目/身心科、精神科、心理諮商預約專線/(06) 2675725診所位址/台南市東區崇明路32號#台南精神科 #台南身心科 #台南身心科診所推薦
【兒青醫師】談孩子情緒失控的當下
這天爸媽帶著十歲的小明來看診。醫師:『今天過來的原因是什麼呢?』媽媽看了小明一眼。小明頭低低沒搭理她,也沒看醫師。對媽媽伸出手。媽媽一臉無奈的從包包掏出手機遞給他。深吸一口氣開始描述小明的狀況:『他從小三開始就很容易發脾氣,在學校常常跟同學吵架,老師說,她提醒他的時候小明超沒禮貌的…醫師你知道嗎,他不止在學校這樣,在家更像吃了炸藥,妹妹稍微碰一下他的東西,他就生氣、動手拉扯妹妹的頭髮、昨天還砸了妹妹的書包…。』當媽媽滔滔不絕地述說時,一旁的小明只是低頭嘟嘴自顧繼續看著手機螢幕。在場的緊繃氣氛讓人不禁也想深吸一口氣了。 只見媽媽努力忍住情緒對著小明說:「手機還我。你自己跟醫生說為什麼這麼容易生氣?」然後將手機從小明手上拿走放進自己包包。一直在旁邊沒說話的爸爸開了口:『小明,要有禮貌!』瞪了小明一眼。小明瞬間爆炸了。他不顧醫師就在旁邊,在診間直接上演了媽媽剛剛提到的那些場面:用力扯媽媽的包包、掏出保溫瓶往旁邊甩,大叫:「妳自己說我進來可以用手機!」衝突場景就這樣就在診間上演了。處在衝突現場,很難快速讓孩子降溫,承受孩子激動的情緒對家長的衝擊是很大的。當衝突不斷累積,長期下來不免讓人筋疲力竭,親子的對立也越來越深。到底怎樣才能調節情緒,避免類似的劍拔弩張一再發生?首先要提醒自己的是:情緒的產生背後一定有原因,失控的行為只是最後的表現。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沒有一個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沒有標準的解決辦法。我們能做的是,嘗試理解原因、理解行為是怎麼產生的,然後在環節中去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調整親子彼此的做法。一起來試試看把『情緒行為』的過程分成三階段來思考吧。第一部分:醞釀期在孩子受到刺激,出現不悅的表情、小動作不斷,此時孩子的內心已經充滿難以消化的壓力,很難思考引起情緒的原因,距離失控只差一步。家長如果感受到自己的情緒也被牽動,建議先調整自己的狀態,再以平緩的表情語氣接觸孩子。以小明在診間的情境為例,低頭不悅的表情其實是情緒醞釀的行為表現。此時可嘗試關心孩子怎麼了?也可以去思考他當下的使用手機是否有其他原因,例如說,作為轉移看診無聊或不安感的方式?透過嘗試理解和描述孩子狀態的友善態度,與孩子建立溝通關係。例如對小明說:「你現在可能只想玩手機不想被打擾,不過今天很謝謝你跟媽媽一起來到這裡,讓我們用一點時間跟你一起討論關於你的事情,看看能不能跟你一起合作,一起幫忙你讓你之後更棒。手機會讓我們分心,所以讓我們準備把手機收起來,等等結束出去後讓你再把剩下的看完好嗎?你看的影片還有幾分鐘呢?」關心孩子當下的感受,給他一點時間調適被中斷的情緒,如果孩子有做到,給他明確的肯定和讚賞,他也會從中得到一次從醞釀爆發期走出來的正向的經驗。第二部分:暴衝期 當孩子的情緒已經失控時,此階段的處理原則是減少波及對象、避免事態擴大,做好範圍控制,讓事後的處理單純一些。若是孩子情緒失控時可能會有攻擊或自傷等安全疑慮,這時候只要沒有人受傷或減少傷害程度,就是好的結果。回到小明的例子。當小明手上的手機突然被媽媽拿走,進入暴衝期而開始動手拉扯時,此時雙方都有受傷的風險,最優先就是阻止、分開當事人,請媽媽移動位子或暫時讓爸爸抱住小明,告訴他:「你現在非常生氣,需要冷靜一下。」看著孩子,以平靜的語氣與表情描述,有助於調節失控的情緒。此時不再多做澄清,減少刺激小明的情緒,也不為了試著安撫而立即滿足他想玩手機的要求。透過提供彈性而安全的作法,讓孩子可以選擇,也可以藉此訓練他們未來在情緒失控時腦袋有「選單」(就像孩子玩的遊戲)。增加孩子遇到情緒壓力時的因應做法的彈性度和方式,失控的狀況就會減少。第三部分:緩解期 每段不愉快的衝突都是有助於成長的珍貴教材。在孩子冷靜後,我們可以陪他逐步回溯引起情緒失控的事件過程,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在每個階段有著怎樣的情緒和行為。問孩子,可以怎麼做會有比較好的結果呢?透過演練,幫助孩子看到情緒的管理是可行的,是可以跳脫情緒à失控循環的,進而增強孩子改變的動機。再次以小明為例子。當小明冷靜下來後,帶著他逐一回想今天來看診的每段過程:從被告知要來看醫師的感受、候診等待時的不耐煩、進入診間後聽媽媽對醫師講述自己時的心情、被突然中斷看得正起勁的影片、手機被拿走時當下的生氣、到跟媽媽拉扯的過程….。幫助小明理解自己在每個階段有的情緒和身體反應,如果再來一次要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後鼓勵他演練看看。過程中都可以搭配圖畫或文字整理加深孩子的印象。也可以用一些具體的說明協助孩子的理解和表達。比方說,可以問小明:「假如你平常的心情平靜是0分,而你動手跟媽媽拉扯時是10分的生氣,聽到媽媽在念你時的不開心是幾分呢?」練習了解自己在不同階段的情緒變化。也需要陪著孩子練習表達和提出需求,例如:「我不喜歡你跟醫師阿姨這樣講我。」「你沒問過我就拿走,我覺得很不被尊重。」「我氣炸了,我想跟爸爸去外面了。」透過這些練習養成孩子能自我覺察情緒變化、反思自己的行為、進而學習練習更適切的反應。同時也是對家長自己本身很好的覺察和練習呢! 若孩子的情緒困擾出現頻率過高、強度過強、持續時間過久、誘發原因難以理解時,也得留意是否最近是否有其他生活壓力或環境上的變動,和家長的身心狀態。另外也需考慮是否有其他臨床診斷,例如: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自閉症、焦慮症、憂鬱症等等。3C的使用在近年來也成為討論情緒困擾時,必須要同時考慮的重要議題。當情緒失控行為無法趨緩時,建議尋求專業協助,讓兒童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來一起討論及提供父母支持。改變孩子的行為是需要耐心與時間的。每次的練習與對話,都是我們陪伴孩子成長珍貴的歷程。台南身心科、精神科推薦 心樂活診所&心悠活診所&心自在身心診所【心樂活診所】主治項目/身心科、精神科、心理諮商預約專線/(06)2383636診所位址/台南市東區凱旋路39號【心悠活診所】主治項目/身心科、精神科、心理諮商預約專線/(06) 2236766診所位址/台南市北區金華路五段14號【心自在身心診所】主治項目/身心科、精神科、心理諮商預約專線/(06) 2675725診所位址/台南市東區崇明路32號#台南精神科 #台南身心科 #台南身心科診所推薦